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报价 | 新闻投稿:ldqxnw@163.com
注册
首页|新闻|图库|论坛|时尚|房产|跳蚤|旅游|教育|汽车|财经|娱乐|分类|健康|
投稿邮箱:ldqxnw@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频道 > 民族风情

苗族传统文化的今生,两万元银壶与十五万苗衣

苗族是我国第四大少数民族,现有人口近1000万,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民族。

苗族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传承与沉淀,到今天具有了很高的水准,其中苗族传统文化中的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高超,成为民族文化中的奇葩,在国际上也享有盛名。

其中苗族的服饰不仅仅是件衣服,也是一件无字的史书,他们把祖先的迁徙历史、对日月的崇拜依赖、对神灵的敬畏尊崇、对山川的颂扬赞美都绣在了衣服上。

在西江千户苗寨无意走进街边的一家小店,一下子被这里的各种服饰所吸引,鲜艳的颜色,精美的刺绣,奇异的图案,完全不同于印象中那些少数民族穿着简单、粗糙的、颜色单一古老服装款式。

这件精美霸气的“苗王服”可以成为苗族服装的代表,穿在同伴身上引来一片惊叹之声。这分明就是就是一件工艺品,集苗族服饰中的各种工艺刺绣一针一线缝制而成,像戏装,更像时装、但它是“王”的衣服。

这件衣服主人叫杨昌兰,是雷山县十大绣娘之一,挂在店里要价15万人民币。她告诉我们,这件衣服她用了五年时间不间断的缝制才完成,现在能做这种服装人并不多了。

我想起在贵州从江县一家民俗博物馆里看到的一些出售的苗族“古旧”服装,很多要价在两三万的,其工艺远远不如这件,历史走到今天,不仅生活有了很大的变化,苗族的服装也与时俱进,越发精美和大气了,或许不久苗装的款式或工艺也会引领中国或世界潮流。

可惜这件花费杨昌兰五年心血的精美“苗王”服,似乎放了很久,落了些许灰尘,是要价高了还是人们没有认识到它真正的价值?它的心怡者在哪里?

菜市场一位老奶奶全神贯注的刺绣,似乎忘了自己的生意。这些年十字绣的兴起,引起了很多人兴趣,在苗寨也有很多人开始使用十字绣刺绣。十字绣看似使刺绣简单而大众化了,但却毁了这一传统的民间技艺。

十字绣不仅让刺绣大众化、商品化,重要的是失去了刺绣的多样性、思想性、创造性,也失去了让刺绣成为具有技术含量的技能、失去了民间文化的传承的根基,十字绣只是简单的复制罢了。

在西江千户苗寨还有很多人老年人坚持使用多年传承下来的技法刺绣,她们七、八岁开始同老一辈人开始学习,然后经过几十年不间断的继承与摸索,不不仅刺绣的技法了然于胸,各种图案也把控的炉火纯青,完全不用打底稿或画大样,直接就在刺绣布上笔走龙飞,一气呵成了。

在西江千户苗寨另一个吸引我注意力的是苗族的银饰制品,我曾经在八年前到过这里,当时也看见过一些小贩在卖手镯、头饰、挂饰等“银”制品,给我的印象是款式粗糙、银质不好,完全是“土银”产品,没有引起太大的兴趣。

而这一次“遇银”我则惊诧了,不断为一些银饰商铺柜台里摆放的银质器皿、首饰、工艺品而停下来观赏拍摄,真的太精美了。

一家银饰店铺的工匠在敲打制作一件银首饰,而他的孩子不断地同他撒娇、打闹,我被他们欢快的氛围所感染,隔着玻璃拍下这一幕,然后推门走了进去。

苗族在历史上经历了几次的大迁徙,他们把财富一直都需要带在身上,所以选择银子既好携带也可以制成漂亮的银饰。所以一直受到苗族人的喜欢,银饰工艺也在不断地发展。

苗族在一千多年前就有专门打造银饰作品的能工巧匠,成为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苗族早期的银饰作品分为头饰、颈饰、胸饰、背铈、手饰、盛装饰等几个部分,在历史的走向与发展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图腾与艺术表现形式。

苗族银饰以大、以重、以多、以变化为美,据说重的一套银饰有十几斤重,价值十余万。

传统的银饰是银匠先把白银制成银条、银片、银丝,再利用压、寥、刻、搂等工艺制成纹样,最后焊接或编制成型,一件精美的饰品要经过很多道工序,花费很多时间。

但现在的苗族的银饰作品有了很大的发展,不仅使用了新的先进的制作工具,在款式与花样上也与时俱进,更加的精美漂亮,特别是这些工匠还突破只是做“饰”的单一局限,把技艺延伸到酒具、茶具、生活器皿和装饰品、工艺品上。

所有这些银质工艺品中我最喜欢的是银壶,由于喜欢喝茶我购买了各种材质、各种款式的茶具,其中银壶有两把国外购买的,由于精致舍不得用,一直想买一把实用的可以天天泡茶喝的银壶。

这家店里有很多银壶,制作都很精美,分量很重,卖家说使用99.9%的纯银。价格不菲,由机器制作的银壶要5、6千,而完全手工打制的要价2万多元。

在千户苗寨我走了几家店看壶,但最后没有买,原因一是个头太大了,不适合我的使用习惯;二是壶底较小不适合我的“莺歌烧”炉面,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银质的纯度不很了解,不敢贸然出手。

虽然没有买银壶,但还是了解很多苗族的银饰和银器知识,朋友们则挑选了一些银手镯、银饰物带给家人和朋友。

民族的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苗族传统文化走过了几千年,具有深厚的传承与沉淀,走入现代社会更需要与时俱进,继承传统,吸纳其他民族的文化精华,使苗族文化走出大山,走向中国、走向世界。

了解黔西南更多最新资讯,尽在亮点黔西南网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阅读。

亮点黔西南欢迎投稿,新闻邮箱:ldqxnw@163.com 有奖报料电话:0859 -3224873
 网友评论  (共有 0 条评论)  
姓名: (文明上网,从理性发言)
匿名发表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

亮点黔西南 版权所有 Ldqx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859-3224873 投稿邮箱:ldqxnw@163.com